2025-07-08 17:19:01
一雙雙嶄新的帆布鞋遞到孩子們手中,純真的笑容在南昌市新建區(qū)溪霞鎮(zhèn)喬嶺村綻放。這是南昌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贛行長歌·薪火永熠”實踐隊此行的溫暖終點,卻非唯一亮點。在剛剛過去的6月27日至7月3日,這支青年隊伍深入江西多地,將課堂搬到烽火歲月的歷史現(xiàn)場,在追尋抗戰(zhàn)足跡中錘煉思想,在服務鄉(xiāng)村中踐行擔當。
踏訪遺跡: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青年學子們的足跡遍及贛北烽火記憶之地。在九江廬山,肅立于抗戰(zhàn)紀念碑前,“團結御侮”四個大字無聲訴說著1937年國共攜手御敵的歷史抉擇,廬山會議舊址則靜靜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德安萬家?guī)X,一場載入史冊的大捷在此鑄就。實踐隊員們凝視著泛黃的照片、斑駁的武器,借助微短片的沉浸式體驗和戰(zhàn)役沙盤推演,仿佛置身于當年“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的壯烈戰(zhàn)場。這場殲敵萬余的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先輩們以民族大義為重的胸襟,至今激蕩著青年一代團結奮進的熱血。
圖為實踐隊員在廬山抗戰(zhàn)紀念碑前合影
上高會戰(zhàn)的悲壯史詩在宜春的烈士陵園徐徐展開。蒼松翠柏間,隊員們向巍峨的紀念碑默哀致敬。名錄墻上密密麻麻的姓名,是1941年那場“抗戰(zhàn)以來最精彩之戰(zhàn)”中萬余名陣亡將士的永恒印記。紀念館內詳實的史料揭示了中國軍隊以巨大犧牲斃傷日軍逾萬人的光輝戰(zhàn)績,生動詮釋了“以血肉之軀筑鋼鐵防線”的無畏精神。
回到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的青磚灰瓦承載著鐵軍記憶。復原的辦公場景、泛黃的作戰(zhàn)地圖、磨損的軍號,無聲訴說著敵后抗戰(zhàn)的艱苦卓絕。隊員們在此深刻體悟到,無論是上高會戰(zhàn)中的浴血將士,還是新四軍的鐵血戰(zhàn)士,他們所凝聚的抗戰(zhàn)精神與革命情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圖為隊員在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前宣誓。
愛心傳遞:微光匯聚暖童心
實踐之旅不僅回望歷史,更立足當下。在前期調研中,隊員們了解到南昌新建區(qū)溪霞鎮(zhèn)喬嶺村部分兒童因家庭條件所限,鞋子破舊。為此,團隊精心籌備,在行程尾聲專程來到喬嶺村,將承載著關懷的嶄新帆布鞋送到孩子們手中??吹胶⒆觽冄壑械捏@喜和綻放的笑容,隊員們深刻感受到行動的力量。這不僅是物質的饋贈,更是一次愛心的傳遞,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圖為實踐隊員為喬嶺村兒童分發(fā)愛心帆布鞋
青春印記:烽火淬煉下的時代擔當
一周的紅色旅程,是腳步的丈量,更是心靈的洗禮。從硝煙散盡的戰(zhàn)場遺址到承載記憶的革命場館,再到充滿希望的鄉(xiāng)村角落,南昌大學的青年學子們完成了一次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課”。他們深切體會到,歷史的烽火雖已遠去,但其中蘊含的團結、犧牲、奮斗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脈,成為新時代青年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正如帶隊老師所強調:“此行不僅是緬懷,更是汲取。青年一代當以史為鏡,將這份精神力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服務國家發(fā)展的廣闊天地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篇章?!蔽磥?,這支隊伍將繼續(xù)深入基層,用行動傳承紅色基因,讓信仰之光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的生機。(作者:南昌大學 陶敏勤)